報價單一堆術語看不懂?AGV到底貴在哪?這篇把成本結構從車到系統說透了!
01|一問AGV多少錢,銷售先沉默三秒:為啥價格差那么大?
你是不是遇到過這種場景:
你:“這AGV小車多少錢一臺?”
銷售:“這個得看你選的導航方式、負載、路線復雜度……10萬~30萬不等。”
你:“差這么多?。磕氵@是賣車還是賣房?”
其實不是他含糊,而是AGV這東西——表面是輛車,背后是整套系統,報價里藏了很多門道。
今天咱就把一臺 AGV 的成本結構,一層層“解剖”開來,
幫你看懂報價單,不再被“術語+模糊成本”繞暈。
02|AGV的成本結構,本質上分成四大塊:硬件 + 軟件 + 系統 + 服務
想搞懂AGV成本,別光盯著“車”看。真正讓報價跳上十幾萬的,是這四塊組合拳:
一、【硬件成本】:買的是小車,也是“功能集成體”
這一部分是大多數人最先關注的“車子多少錢”,但光車體價格,也有很多細項。
AGV小車的硬件成本,主要包括:
車體結構本身:底盤、電池、電機、驅動輪、控制器等
→ 載重越大,車越復雜,結構就越貴?導航模組:磁導航最便宜、二維碼導航次之、激光導航最貴(尤其雷達動輒上萬)
頂升、滾筒、叉臂等功能模塊:功能越多,加價越快
避障/安全模塊:激光避障、紅外雷達、視覺識別等——這不是“標配”,是“豪華選裝”
一般一個AGV光硬件本體成本就占總價的 40%~60%。
你選的是“代步自行車”還是“帶雷達的自動駕駛SUV”,價格天壤之別!
二、【軟件成本】:看不見的才最貴,小車要“跑得起來”得靠它
AGV不是買回家插電就跑的,它得“聽懂話、會走路、能避障”才行,這些全靠軟件算法支撐。
包括:
底層控制算法(PID 控制、路徑跟蹤等)
導航定位算法(SLAM 建圖、二維碼識別、磁軌跟隨)
調度策略系統(多車避障、路徑分配、任務調度)
車載系統UI / HMI(觸摸屏、APP、遠程調試平臺等)
這些開發(fā)不是一拍腦袋寫幾行代碼,而是算法工程師、軟件開發(fā)、系統調試團隊干出來的。
所以哪怕兩個車看起來一樣,算法差異也可能導致性能天差地別,價格也會差上萬塊。
三、【調度系統+系統對接成本】:讓小車“聽指揮”,這才是工廠自動化的關鍵
別以為買完AGV小車就完事了,車跑得準不準、穩(wěn)不穩(wěn)、協調不協調,調度系統才是大腦。
這部分一般會包括:
AGV調度系統(FMS):
→ 多車調度、路徑優(yōu)化、優(yōu)先級控制、避讓機制等對接上層系統(WMS/MES/ERP):
→ 小車要跟你倉庫系統打通,知道啥時候出貨、送哪、搬啥貨。地圖建模+路徑設定:
→ 激光導航需要掃描建圖、設定路線點,不能“裸車上路”
調度系統開發(fā)和對接的復雜程度,決定了你的小車能不能“靈活變通”,
就像外賣騎手有沒有“順路接單”、會不會“找最快路線”一樣。
這一塊系統成本占比在15%~30%,復雜廠房還會更高。
四、【項目部署+售后運維】:真正考驗供應商交付能力的地方
這部分最容易被忽略,但你真用起來才知道它的重要性:
現場部署調試:包括建圖、路徑設定、試跑、任務規(guī)劃等
人員培訓:教你們員工怎么調車、報錯、切換模式
售后響應機制:一年質保?本地維護?幾小時內到現場?都有價格差
長期運維服務:軟件升級、遠程診斷、備件更換、二次規(guī)劃等
別小看這部分,有的廠商報“裸車價”只要7萬,
但加上項目部署和售后,最后結算下來是14萬。
所以你拿報價單得看清楚:到底是“全包價”,還是“先賣車、后加錢”?
03|舉個實際例子,看懂報價單該怎么看
假設你收到一份報價單,總價是16.8萬/臺。別急著說貴,拆給你看里面可能長啥樣:
成本項 | 內容 | 占比估算 |
---|---|---|
硬件本體 | 載重1T、激光導航、避障雷達、滾筒頂升 | ¥9萬 |
軟件+控制系統 | 導航算法、調度接口、遠程管理平臺 | ¥3萬 |
調度系統+系統對接 | FMS調度系統+對接WMS+地圖建模 | ¥3.5萬 |
項目部署+培訓+售后 | 工程師部署+調試+售后維保1年 | ¥1.3萬 |
看明白了嗎?真正的AGV項目,是“整套系統工程”,不是“一臺車買回家”。
04|別再問“你家小車多少錢”,要問的是:包含哪些內容?
現在你再問“AGV多少錢”,請別只盯著“車身報價”,而是問:
是否包含調度系統?能多車調度嗎?
是否包含地圖建模、路徑調試?
是否對接WMS/MES?要加多少錢?
是否含部署服務?售后多久響應?
報價含稅不?含運輸不?有沒有隱形費用?
只有這些都問清楚了,你才能比較得了“誰貴誰值”,
否則一家公司報價10萬,一家公司報18萬,便宜的結果可能是“買了個鐵盒子”。
寫在最后:
AGV項目的報價,不是簡單“買車”兩個字,而是一整套“智能物流解決方案”。
你花的每一分錢,都對應著背后某一塊專業(yè)能力——
軟件能力、系統能力、部署能力、售后能力,決定你工廠未來3-5年是不是高效省心。
所以別再被“價格戰(zhàn)”迷惑,
看清報價結構,搞懂成本構成,才能真正買到“值”的,而不是“便宜的”。